智慧校园建设新样态
来源:本站 发布时间:2021-10-09 10:01:31 浏览:1425
2021年,我们步入了“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未来五年,教育信息化在推动教育现代化发展进程中必将发挥更为重要的基础性、引领性作用。新的发展阶段,我们需要从热闹的“造词”中走向真实的实践,从对社会信息化的模仿与迁移,重新回归到教育信息化的本质。近几年来,智慧教育、智慧校园、智慧课堂、智慧学习等已成为专家、管理者以及教师们挂在嘴边的常用语,似乎不谈智慧二字,就不是在做教育信息化,但由于对智慧教育核心概念界定认识上的分歧,导致实践中的困惑,欲发力而不知方向。智慧校园,是智慧教育实践的中枢,是联通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实体空间教学与虚拟空间教学等的核心,对智慧校园新样态的探讨,有利于对智慧教育以及教育信息化的深刻理解,进而把握好未来的方向。
智慧校园的实质是学习环境的重构
教育信息化促进教育现代化的本质在于实现人的现代化,随着教育信息化发展进程的加速,人们对学习本质的探讨越发深刻,信息技术也成为学习科学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习假设的质疑,成为世纪之交对教育的传统、学校的组织和课堂的习惯最大、最根本的质疑之一。
在《反思教育:向“全球共同利益”的理念转变》中,首先做出了“当今教育正在发生剧变,且当前的学习格局变化可以同19世纪出现的传统工业革命前教育模式向工厂模式的历史性过渡相提并论”的重要判断,并对学习做了新的说明:“学习是由环境决定的多方面现实存在……学习既是个人的行为,又是集体努力……”由此,智慧校园建设首要的实质,是构建一个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新型学习环境,而不是强化传统的单向知识传输式的教育模式。新型学习环境构建,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新型时空环境
随着网络空间全覆盖的全面实现,人类社会已经进入到网络虚拟空间与物理实体空间相融合的发展阶段。从对空间、学校、学习三者的学术趋势比较中(图1),我们可以发现其快速增长的曲线具有惊人的相似性,均是从2000年以后开始缓慢加速增长,2008年以后快速增长。这两个时间段,分别是从计算机单机工作进入到计算机通过网络实现互联互通、从计算机网络互联互通进入到移动互联的关键时间点。因此,空间、学校和学习研究发展趋势高度相似的本质,正是由于信息技术的发展与变革,导致人类拥有了虚拟的生存空间,从而带动了对学校与学习的研究。由此,新型智慧校园建设,需要从平台思维走向空间思维,不能实现虚实混合空间融合,就不是新一代智慧校园。
2.新型介质环境
自从文字及其传播的介质诞生后,教育就与技术有了不解之缘。书、黑板等,都是支持教育发生的重要介质,我们称之为“纸介质”时代。电子白板、互动大屏的应用,融入了大量的富媒体资源,增强了教学的互动性,但仍然是以支持教为核心的介质,属于智慧校园新型介质环境的过渡时期。新型智慧校园建设,网络环境是肉眼不可见的一种新型介质。此外,触手可及的移动终端、各种信息化学科工具等,将成为重要的支持个性化学习、各类教与学数据采集的新型介质(平板仅是移动终端的一种类型,且平板在学习中也有一定的不足)。
3.新型人际环境
随着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环境建设的实践发展与理论成熟,对于学习,不仅要强调个体从动机产生到内容获得的过程,还要强调个体与群体间的互动过程。对于教学,不仅要重视个体思维与独立心智的认知,同时要强化学习者认知和意义的社会化情境。师生、生生、人机等新型人际环境的构建,改变传统数字化校园的单向传输,就成了新型智慧校园建设的要点。
智慧校园建设的核心是课程教学的重构
智慧校园建设,必须以课程教学为核心,才有其存在和发展的基础。面对着新型学习环境,需要对课程教学进行重构,并在如下三个方面做根本的转变。
1.从碎片化资源建设走向课程化资源建设
教育信息化资源分为条件性资源和内容性资源两大类型,条件性资源是保障内容性资源运行的基础,主要包括网络等基础设施以及有关的硬件设备等。内容性资源包括碎片化资源和系统化资源,碎片化资源主要由录像课、微课、习题、课件等组成。传统的教育信息化资源建设,主要集中在静态的碎片化资源建设,这类资源不论对教师还是学生,要在浩瀚的“资源海洋”中找到自己所需的内容,是极其困难的。此外,碎片化资源主要为教而服务,但又与教的过程没有衔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使用了多少、如何使用,是无法统计的,于是就出现了资源建设与使用的脱节。课程化资源建设,就是要对碎片化资源按照课程建设开发的思想进行有效组织,并对教学活动即课程实施进行管理,从而实现资源建设与教学应用的有效统一。
2.从实体空间教学走向混合空间教学
抗疫期间的全员在线教学给了我们两点重要启示:第一,学习不能脱离环境而存在;第二,教学必须以学习者为中心。后疫情时代,我们进入到混合空间教学时代。混合式教学,即线上与线下空间相协同的教学模式。
在单一的线下空间里,学生对学习内容、进度、难度以及教师的教学方式都是无法选择的,所有这些都是由老师来支配的。在传统数字校园建设时代,尽管老师也会让学生查阅网上资料、提交线上练习、开展线上讨论,但其所有的指向是以支持线下教学为核心,并不是真正意义的混合式教学。在课程化资源建设的基础上,实现线上线下课程与教学目标的协同、内容的协同、过程的协同、评价的协同。此时需要找到新的线上线下的关系,既要有线上线下同步的教与学,同时也创造线上线下异步的教与学,在异步的教与学过程中,实现学生的个性化自主学习。
混合式教学是教育进入到全时空、全过程教学的必然选择,是学习时空环境重构后的新教学方式,是新一代智慧校园建设推动教学方式变革的基本形态。
3.从课程教学的分离走向课程教学的一体化
课程是学校教育的核心;教学是学校工作的中心。长期以来,课程内容是由专家预设的,主要解决教什么和学什么的问题,至于怎样教和怎样学,是教学需要解决的问题,教师缺少对课程内容的再加工再整合再融入的可能,于是导致了课程与教学一直处于二元分离的状态。
传统的线下空间课程开发模式基本以“确立课程目标—选择课程内容—组织课程内容—组织课程活动—开展课程评价”的线性流程进行,于是资源、平台、工具等课程开发与实施的技术支持手段并不指向课程而更多服务于教学。新型智慧校园以资源课程化实现为基础,将资源、平台、工具与课程目标和教学目标有机融合,使得课程内容与教学内容具有相当的一致性,让资源既服务于教师的教,同时服务于学生的学,让静态的内容性资源与条件性支持资源相融通。与此同时,实现对资源建设、教与学过程的全过程管理与数据采集,从而全面实现课程与教学的一体化融通。
新型智慧校园建设的动力是教师能力的重构
信息技术与教学的深度融合创新,最终发挥作用的不是技术,而是教师;真正促进教与学方式变革的不是技术,而是应用技术背后的理念和思想,技术与人的作用深度融合,才能释放出信息技术带给教育的强大影响力。教师是打通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最后一米,教师的能力重构是实现课程教学一体化变革的动力源。在此过程中,教师需要两个核心能力。
1.新型的课程开发能力
技术丰富的环境下实现课程教学一体化,需要对各类资源、内容等进行重新组织,这也是广大教师面临的最大难题。对教师的传统评价,我们更多关注在教学的过程中,关注在教学的显性技能中,而对于诸如学科理解、技术理解、理论认知等隐性技能关注不足。在课程教学一体化进程中,教师需要站在课程的视角看待应对新的教学方式,不仅要关心怎么教,也要关心如何补充、再组织新的教学内容;不仅要关注教学过程中的内容讲授,也要从最开始对教学内容进行系统化设计,将碎片资源再组织,既用于自己的教也满足学生的学。
新型智慧校园环境下,教师既是教学的组织者,又是课程的开发者,是课程教学相互融通的新角色。
2.新型的教学设计能力
教学设计,是在科学的理论和原理指导下,系统化规划教学系统的过程,包括对教学资源、教学活动、教学评价以及技术融合的系统化规划过程。在这样的过程中,技术不再是教学的辅助,而是像空气和水对人一样,成为教学中不可或缺的环境,技术成为了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内容,也构成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手段、方式。因此,新型教学设计不仅是对教学目标、方法、策略的一般性的计划设计,而且更加强调技术融合创新过程中教学设计的系统性、科学性、动态性与生成性。从教师到混合式教学设计师的发展道路,将成为新型智慧校园建设成败的关键要素之一。
- 上一篇:智慧楼宇是必然发展之路
- 下一篇:智慧社区应该如何去建设